宁春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2025-05-06 20:00:23 454771次浏览

战舰“回家”路 军民连心桥

1949年4月23日,伴着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凯歌,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扬帆启航。从舢板小船到艨艟巨舰,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一艘艘以家乡城市、英雄人物、名山大川命名的战舰,劈波斩浪、挺进大洋,向着“世界一流海军”目标加速前进。

在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前后,海军在沿海沿江10余个城市港口举行舰艇开放活动,30余艘现役舰艇向公众开放,其中不少战舰首次靠泊命名省份或城市。

城以舰荣,舰因城威;城舰同名,命运与共。战舰靠泊,是一次深情的“回家”,也是一次精神的“寻根”;舰艇开放,打开了一扇展示海军建设成就的窗口,也架起了一座军民连心桥。连日来,从长江之畔到南海之滨,许多群众登上战舰,感受新时代人民海军风采,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国防观念,军民同心关注海防、建设国防。

暮春时节的泰州城,空气中都洋溢着喜悦。海军军乐队首次回到孕育深蓝梦想的“水兵母亲城”、海军诞生地,奏响跨越时空的蓝色交响。

4月1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时,60名身着“浪花白”礼服的军乐队队员已整齐列队。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雄壮旋律响起,现场瞬间沸腾。在广场的行进表演中,当队员们以三角队列模拟舰艏破浪,又变换出“76”数字造型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挤在人群中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生江彦,表达了对海军的深情祝福:“愿海军将士们乘风破浪,愿人民海军越来越强大!”

军乐团特别创作的《巨浪》交响管乐,以“召唤”“思殇”“牧海”“巨浪”4个乐章,将人民海军76年的奋斗历程凝练成90分钟的音乐叙事,诉说人民海军从黄水走向深蓝的艰辛与豪迈。

“泰州是人民海军的诞生地,也是我们乐队的诞生地。”看着人头攒动的演出现场,乐队艺术总监齐鑫深有感触。多年来,这支承载着人民海军精神血脉的军乐队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一场场精彩的海军军乐展演掀起一阵阵蓝色旋风,奏响向海图强的铿锵旋律。

“你好,这里是泰州海事,海巡06506,欢迎回家!”4月21日,随着一声无线电问候,远处的长江江面泛起银白航迹,两艘军舰踏浪而来。这是人民海军现役舰艇首次回到海军诞生地。

江风送来阵阵军乐,与码头上“欢迎回家”的欢呼交织在一起。两天前,海军军乐队在泰州奏响《巨浪》交响乐;此刻,泰州籍海军舰艇官兵与南京舰、六安舰的“归来”,为这首蓝色交响续写了动人乐章。

甲板上,海军舰艇军官耿子峰望着熟悉的城市轮廓,眼眶微微发红。“看到家乡人民的热情,感受到大家对人民海军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我谋战打赢、保卫海疆的信念。”这位从泰州走出去的海军军官,此刻代表着所有把青春献给深蓝的家乡子弟。

舰艇开放期间,当舷梯缓缓放下,观众按批次登上舰艇,目光掠过先进的武器装备、精密的设施设备,惊叹声此起彼伏。泰州籍海军舰艇官兵讲述的亚丁湾护航故事,引得观众连连点赞。“今天参观了军舰,特别震撼。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泰兴市襟江小学一年级学生邵景汶的话,道出在场学生的心声。

“泰州你好,今日归故里,心情无比激动……”连日来,一则关于海军舰艇官兵“回家探亲”的短视频刷屏网络,网友纷纷评论祝福。76年前,泰州人民手摇木帆船,冒着枪林弹雨将解放军指战员送过长江;今天,泰州子弟随现代化战舰光荣归来。从白马庙到亚丁湾,从寸桅片帆到艨艟蔽海,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见证了人民海军的成长,也书写着城舰同心的篇章。

燕山脚下,渤海之滨,春风吹来大海的气息。秦皇岛港大码头人潮涌动,军地代表翘首以盼,迎接秦皇岛舰“回家”。这艘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批056A型导弹护卫舰,犁开万里波涛,回到它的“第二故乡”。

码头上,爱乐口琴乐团奏响的旋律与海浪声形成和鸣。官兵手持红黄双色信号旗,以整齐划一的动作表演海军旗语。当《打靶归来》的熟悉旋律响起,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兵情不自禁高声跟唱,大家纷纷加入合唱,激昂的歌声响彻海天。“得知秦皇岛舰要‘回家’,我们想用琴声为子弟兵接风洗尘,为归港仪式添一份特别的礼物,让相聚的时刻更加难忘。”乐团负责人张学彬说。

在参观队伍中,建设路小学的学生们格外兴奋。六年级学生郭博文踮起脚尖触摸舰炮,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威武的军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讲解员讲述的一个个生动故事,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深蓝的窗口。

秦皇岛爱国拥军联合会的成员们登上甲板,抚摸着锃亮的装备感慨万千。“咱们秦皇岛人看到秦皇岛舰回家,那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简直要冲破胸膛!”会长陈晓光是一位退役多年的老兵,他说,“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更想尽己所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战舰是流动的国土,当一座城市与一艘战舰血脉相连,这不仅是一份无上的荣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是跨越千里的牵挂,更是精神血脉的交融。在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海军组织海南舰、三亚舰、潍坊舰、五指山舰、秦皇岛舰等多艘舰艇靠泊命名省份或城市,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与城市共同奏响“深蓝乐章”。

五指山舰,是一艘以革命老区五指山命名的战舰。2019年1月11日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以来,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演训任务,用忠诚与担当在深海大洋犁出壮美航迹。

这是承载着老区人民深情厚谊的战舰首次“返乡”。“能够回到命名城市,对全舰官兵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们倍感荣耀。”五指山舰一位军官说,“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军民鱼水情。”

多年来,五指山舰与五指山市持续深化军民共建,开展国防教育进老区、红色基因上战舰等特色活动。特别是开展“城舰共建”后,双方通过定期召开军地双拥座谈会、共建红色文化长廊等务实举措,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走深走实。

在海南省澄迈县马村港散货码头,巍峨的海南舰静静停泊,这是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第一次“回家”。前来参观的群众在舷梯旁排起长龙,不少老兵激动得热泪盈眶。“现在的海南舰,比我当年服役时的舰艇先进、威武多了!”老兵向高中抚摸着崭新的舰体感慨。不远处,一群小学生正仰头数着舰上的武器装备,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向往。

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上演动人的一幕。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37名学生登上成都舰,近距离接触这艘以家乡城市命名的军舰,开启一场关于海军、海洋的学习之旅。“山那边的孩子终于来到海这边,有很多话想对解放军叔叔阿姨讲……”甲板上,学生杨家懿兴奋地表示这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军舰,对海洋“守护者”有了初步了解。提前做过功课的学生罗培洋一脸骄傲与满足,书本上、电视中的军舰走进了现实,自己还能踏上甲板实地参观,这位“海军爱民学校”的学生此刻圆梦了。

登上战舰观摩装备,与官兵面对面交流,了解海军历史、学习海洋知识……一场场舰艇开放活动,大力营造热爱海军、支持海军、建设海军的浓厚氛围,筑牢新时代海上钢铁长城的思想根基。

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的远洋航海训练舰郑和舰缓缓停靠江苏省太仓港润禾码头。从被命名的那一刻起,郑和舰便与太仓市这个“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结下了深厚情谊。开展双拥共建以来,从文化拥军到科研合作,从国防教育到人才培养,军地双方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走过21个春秋。

此次郑和舰“回乡探亲”,与太仓市联合开展舰艇开放、参观见学、院校交流等系列活动,官兵教家乡人民打海军绳结、学战伤救护,将专业的军事技能融入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堂。“郑和舰就是我们太仓的‘海上名片’。”太仓市委领导表示,他们将一如既往支持郑和舰的建设发展,当好“娘家人”。

战舰“回家”,不仅带回了深蓝的壮美,更架起了连心的桥梁。当战舰的汽笛在城市上空回荡,当官兵的脚步踏上“第二故乡”的土地,一种特殊的情感在军民心中流淌。这份情感,是对光荣历史的共同铭记,是对强军梦想的接力传承,更是对“城舰同名、血脉相连”的生动诠释。

正如海军有关部门领导所说:“战舰‘回家’不是终点,而是全民国防教育的新起点。当城市地标与舰艇舷号交相辉映时,海洋意识便深植于群众心中。”(张翱宇特约通讯员付善柱记者钱晓虎)

春日的津门码头,因“大白船”——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的首次靠泊,平添了不少色彩和热闹。

“两年军旅生涯是我一生的荣光,让我深深懂得,祖国的需要就是我前进的方向。”4月22日上午,在医院船餐厅,军地共同组织的“舰证风华燃梦深蓝”主题交流活动正在进行,天津大学学生代表李樑的发言,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接着,南开大学教师阿依古丽道出自己“愿为国防事业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的心声,烈士后代郑吉安讲述外祖父吉鸿昌的爱国精神和报国事迹……一段段真挚的发言,表达着人民的爱国情、报国志。

在热烈的气氛中,和平方舟医院船信号兵汪敏敏拿出一张张合影,向大家讲述随船出海、传递友谊的故事。

“带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我们为52个国家和地区、37万余民众送去健康和关怀,用心对待每一次医疗服务、舰艇开放、文化联谊活动。”汪敏敏的讲述,让在场人员对海军及和平方舟医院船的了解更加深入。

一城一舰,因“和平”结缘。自2023年开展“城舰共建”以来,和平方舟医院船与天津市和平区互动频频。在执行任务期间,和平方舟医院船将和平区的宣传视频、文创产品等带到15个国家,展示和平区的文化和形象。和平区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物资捐赠、关爱军属等活动,受到官兵欢迎。

在这次“回家之旅”中,军地精心组织舰艇开放、参观见学、国防教育宣讲等系列活动,增进军地之间的情谊,激发广大群众爱国拥军的热情。

在和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邀请下,和平方舟医院船官兵赴和平区参观见学。从毛主席入住过的润园,到某高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官兵一路走一路听,收获满满。和平方舟医院船机电部门电工分队分队长刘小波说:“从五大道到润园,我看到了‘第二故乡’的百年风云变幻,看到了先辈们为国家强大不懈奋斗的身影,激励着我更加坚定地立足战位,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双方还签订了《深化“城舰共建”活动协议》,推动军地人才共育、优势资源共享,续写新时代鱼水新篇。

从湖南长沙到上海,高铁需要5个多小时。4月22日,我满怀着期待,带着6岁的儿子,坐上前往上海的高铁。

前几天,战友兴奋地告诉我,西安舰将在上海参加海军舰艇开放活动,我第一时间报名预约。这次,我以一名老兵和“讲解员”的身份,重返服役7年半的西安舰。

沿着熟悉的通道走向舰艏时,记忆如潮水涌来。2019年执行第32批护航任务,正是在这条通道里,我与战友们迈着急促的脚步冲向战位。

那是凌晨3时,警报撕破寂静,我们护卫的商船遭遇多艘海盗快艇突袭。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我们组织舰载直升机升空,对海盗快艇鸣枪示警,这批海盗很快落荒而逃。

“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就在这里工作。”来到塔台,我蹲下身,将儿子抱到当年值守的战位前告诉他,“爸爸就是在这里守护我们的大船穿过亚丁湾的。”

在舰艇前甲板驻足,儿子仰头望着巨大的主炮,张开双臂摆出拥抱姿势。“大船好高啊!”儿子奶声奶气地说,比幼儿园攀爬架要高好多。

这让我想起高中时,在武汉长江边,我也曾挤在人群里仰望退役的第二代西安舰。正是彼时种下的深蓝梦想,让我毅然加入人民海军。因缘际会,军校毕业后,我成为第三代西安舰的一员。

走到舰艉直升机甲板,暮色笼罩浦江两岸。经过舰领导的允许,我带着儿子来到休息舱参观,这里曾装满了我对妻儿的思念。“爸爸,我听到大海在唱歌!”儿子把耳朵贴在舱壁上,“妈妈经常给我放你录的大海的声音。”

离舰前,儿子举起右手,手指微张触碰额头,朝着执勤的官兵敬礼。

我没有纠正他的姿势,只是轻轻扶住他的手肘——就像新兵训练时,老班长教我们敬礼那样。

“爸爸!我要和大船拍照!”快门按下的刹那,我想虽然他现在分不清舰上的装备,我说的很多话他也并不明白,但指尖触碰的铆钉,甲板上的海风,舱室里的机油味,会一直留在他的记忆里。

相关文章:外媒:德国联盟党与社民党正式签署联合执政协议土耳其大学生中文朗诵和歌唱比赛在伊斯坦布尔举行全国铁路“五一”假期运输客流保持强劲增长国泰航空乌鲁木齐—香港直飞航线启航第十届(乙巳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交流活动在山西高平举行“五一”假期四川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超320万人次大风、暴雨、沙尘暴三预警齐发 这些地方出行要注意湖南邵永高铁邵阳段首个隧道贯通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举行“五一”假期江苏扬州“运河十里”成为当地民众新宠

宁春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2025-05-06 20:00:23 454771次浏览

战舰“回家”路 军民连心桥

1949年4月23日,伴着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凯歌,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扬帆启航。从舢板小船到艨艟巨舰,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一艘艘以家乡城市、英雄人物、名山大川命名的战舰,劈波斩浪、挺进大洋,向着“世界一流海军”目标加速前进。

在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前后,海军在沿海沿江10余个城市港口举行舰艇开放活动,30余艘现役舰艇向公众开放,其中不少战舰首次靠泊命名省份或城市。

城以舰荣,舰因城威;城舰同名,命运与共。战舰靠泊,是一次深情的“回家”,也是一次精神的“寻根”;舰艇开放,打开了一扇展示海军建设成就的窗口,也架起了一座军民连心桥。连日来,从长江之畔到南海之滨,许多群众登上战舰,感受新时代人民海军风采,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国防观念,军民同心关注海防、建设国防。

暮春时节的泰州城,空气中都洋溢着喜悦。海军军乐队首次回到孕育深蓝梦想的“水兵母亲城”、海军诞生地,奏响跨越时空的蓝色交响。

4月1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时,60名身着“浪花白”礼服的军乐队队员已整齐列队。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雄壮旋律响起,现场瞬间沸腾。在广场的行进表演中,当队员们以三角队列模拟舰艏破浪,又变换出“76”数字造型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挤在人群中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生江彦,表达了对海军的深情祝福:“愿海军将士们乘风破浪,愿人民海军越来越强大!”

军乐团特别创作的《巨浪》交响管乐,以“召唤”“思殇”“牧海”“巨浪”4个乐章,将人民海军76年的奋斗历程凝练成90分钟的音乐叙事,诉说人民海军从黄水走向深蓝的艰辛与豪迈。

“泰州是人民海军的诞生地,也是我们乐队的诞生地。”看着人头攒动的演出现场,乐队艺术总监齐鑫深有感触。多年来,这支承载着人民海军精神血脉的军乐队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一场场精彩的海军军乐展演掀起一阵阵蓝色旋风,奏响向海图强的铿锵旋律。

“你好,这里是泰州海事,海巡06506,欢迎回家!”4月21日,随着一声无线电问候,远处的长江江面泛起银白航迹,两艘军舰踏浪而来。这是人民海军现役舰艇首次回到海军诞生地。

江风送来阵阵军乐,与码头上“欢迎回家”的欢呼交织在一起。两天前,海军军乐队在泰州奏响《巨浪》交响乐;此刻,泰州籍海军舰艇官兵与南京舰、六安舰的“归来”,为这首蓝色交响续写了动人乐章。

甲板上,海军舰艇军官耿子峰望着熟悉的城市轮廓,眼眶微微发红。“看到家乡人民的热情,感受到大家对人民海军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我谋战打赢、保卫海疆的信念。”这位从泰州走出去的海军军官,此刻代表着所有把青春献给深蓝的家乡子弟。

舰艇开放期间,当舷梯缓缓放下,观众按批次登上舰艇,目光掠过先进的武器装备、精密的设施设备,惊叹声此起彼伏。泰州籍海军舰艇官兵讲述的亚丁湾护航故事,引得观众连连点赞。“今天参观了军舰,特别震撼。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泰兴市襟江小学一年级学生邵景汶的话,道出在场学生的心声。

“泰州你好,今日归故里,心情无比激动……”连日来,一则关于海军舰艇官兵“回家探亲”的短视频刷屏网络,网友纷纷评论祝福。76年前,泰州人民手摇木帆船,冒着枪林弹雨将解放军指战员送过长江;今天,泰州子弟随现代化战舰光荣归来。从白马庙到亚丁湾,从寸桅片帆到艨艟蔽海,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见证了人民海军的成长,也书写着城舰同心的篇章。

燕山脚下,渤海之滨,春风吹来大海的气息。秦皇岛港大码头人潮涌动,军地代表翘首以盼,迎接秦皇岛舰“回家”。这艘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批056A型导弹护卫舰,犁开万里波涛,回到它的“第二故乡”。

码头上,爱乐口琴乐团奏响的旋律与海浪声形成和鸣。官兵手持红黄双色信号旗,以整齐划一的动作表演海军旗语。当《打靶归来》的熟悉旋律响起,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兵情不自禁高声跟唱,大家纷纷加入合唱,激昂的歌声响彻海天。“得知秦皇岛舰要‘回家’,我们想用琴声为子弟兵接风洗尘,为归港仪式添一份特别的礼物,让相聚的时刻更加难忘。”乐团负责人张学彬说。

在参观队伍中,建设路小学的学生们格外兴奋。六年级学生郭博文踮起脚尖触摸舰炮,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威武的军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讲解员讲述的一个个生动故事,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深蓝的窗口。

秦皇岛爱国拥军联合会的成员们登上甲板,抚摸着锃亮的装备感慨万千。“咱们秦皇岛人看到秦皇岛舰回家,那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简直要冲破胸膛!”会长陈晓光是一位退役多年的老兵,他说,“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更想尽己所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战舰是流动的国土,当一座城市与一艘战舰血脉相连,这不仅是一份无上的荣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是跨越千里的牵挂,更是精神血脉的交融。在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海军组织海南舰、三亚舰、潍坊舰、五指山舰、秦皇岛舰等多艘舰艇靠泊命名省份或城市,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与城市共同奏响“深蓝乐章”。

五指山舰,是一艘以革命老区五指山命名的战舰。2019年1月11日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以来,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演训任务,用忠诚与担当在深海大洋犁出壮美航迹。

这是承载着老区人民深情厚谊的战舰首次“返乡”。“能够回到命名城市,对全舰官兵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们倍感荣耀。”五指山舰一位军官说,“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军民鱼水情。”

多年来,五指山舰与五指山市持续深化军民共建,开展国防教育进老区、红色基因上战舰等特色活动。特别是开展“城舰共建”后,双方通过定期召开军地双拥座谈会、共建红色文化长廊等务实举措,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走深走实。

在海南省澄迈县马村港散货码头,巍峨的海南舰静静停泊,这是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第一次“回家”。前来参观的群众在舷梯旁排起长龙,不少老兵激动得热泪盈眶。“现在的海南舰,比我当年服役时的舰艇先进、威武多了!”老兵向高中抚摸着崭新的舰体感慨。不远处,一群小学生正仰头数着舰上的武器装备,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向往。

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上演动人的一幕。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37名学生登上成都舰,近距离接触这艘以家乡城市命名的军舰,开启一场关于海军、海洋的学习之旅。“山那边的孩子终于来到海这边,有很多话想对解放军叔叔阿姨讲……”甲板上,学生杨家懿兴奋地表示这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军舰,对海洋“守护者”有了初步了解。提前做过功课的学生罗培洋一脸骄傲与满足,书本上、电视中的军舰走进了现实,自己还能踏上甲板实地参观,这位“海军爱民学校”的学生此刻圆梦了。

登上战舰观摩装备,与官兵面对面交流,了解海军历史、学习海洋知识……一场场舰艇开放活动,大力营造热爱海军、支持海军、建设海军的浓厚氛围,筑牢新时代海上钢铁长城的思想根基。

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的远洋航海训练舰郑和舰缓缓停靠江苏省太仓港润禾码头。从被命名的那一刻起,郑和舰便与太仓市这个“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结下了深厚情谊。开展双拥共建以来,从文化拥军到科研合作,从国防教育到人才培养,军地双方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走过21个春秋。

此次郑和舰“回乡探亲”,与太仓市联合开展舰艇开放、参观见学、院校交流等系列活动,官兵教家乡人民打海军绳结、学战伤救护,将专业的军事技能融入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堂。“郑和舰就是我们太仓的‘海上名片’。”太仓市委领导表示,他们将一如既往支持郑和舰的建设发展,当好“娘家人”。

战舰“回家”,不仅带回了深蓝的壮美,更架起了连心的桥梁。当战舰的汽笛在城市上空回荡,当官兵的脚步踏上“第二故乡”的土地,一种特殊的情感在军民心中流淌。这份情感,是对光荣历史的共同铭记,是对强军梦想的接力传承,更是对“城舰同名、血脉相连”的生动诠释。

正如海军有关部门领导所说:“战舰‘回家’不是终点,而是全民国防教育的新起点。当城市地标与舰艇舷号交相辉映时,海洋意识便深植于群众心中。”(张翱宇特约通讯员付善柱记者钱晓虎)

春日的津门码头,因“大白船”——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的首次靠泊,平添了不少色彩和热闹。

“两年军旅生涯是我一生的荣光,让我深深懂得,祖国的需要就是我前进的方向。”4月22日上午,在医院船餐厅,军地共同组织的“舰证风华燃梦深蓝”主题交流活动正在进行,天津大学学生代表李樑的发言,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接着,南开大学教师阿依古丽道出自己“愿为国防事业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的心声,烈士后代郑吉安讲述外祖父吉鸿昌的爱国精神和报国事迹……一段段真挚的发言,表达着人民的爱国情、报国志。

在热烈的气氛中,和平方舟医院船信号兵汪敏敏拿出一张张合影,向大家讲述随船出海、传递友谊的故事。

“带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我们为52个国家和地区、37万余民众送去健康和关怀,用心对待每一次医疗服务、舰艇开放、文化联谊活动。”汪敏敏的讲述,让在场人员对海军及和平方舟医院船的了解更加深入。

一城一舰,因“和平”结缘。自2023年开展“城舰共建”以来,和平方舟医院船与天津市和平区互动频频。在执行任务期间,和平方舟医院船将和平区的宣传视频、文创产品等带到15个国家,展示和平区的文化和形象。和平区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物资捐赠、关爱军属等活动,受到官兵欢迎。

在这次“回家之旅”中,军地精心组织舰艇开放、参观见学、国防教育宣讲等系列活动,增进军地之间的情谊,激发广大群众爱国拥军的热情。

在和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邀请下,和平方舟医院船官兵赴和平区参观见学。从毛主席入住过的润园,到某高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官兵一路走一路听,收获满满。和平方舟医院船机电部门电工分队分队长刘小波说:“从五大道到润园,我看到了‘第二故乡’的百年风云变幻,看到了先辈们为国家强大不懈奋斗的身影,激励着我更加坚定地立足战位,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双方还签订了《深化“城舰共建”活动协议》,推动军地人才共育、优势资源共享,续写新时代鱼水新篇。

从湖南长沙到上海,高铁需要5个多小时。4月22日,我满怀着期待,带着6岁的儿子,坐上前往上海的高铁。

前几天,战友兴奋地告诉我,西安舰将在上海参加海军舰艇开放活动,我第一时间报名预约。这次,我以一名老兵和“讲解员”的身份,重返服役7年半的西安舰。

沿着熟悉的通道走向舰艏时,记忆如潮水涌来。2019年执行第32批护航任务,正是在这条通道里,我与战友们迈着急促的脚步冲向战位。

那是凌晨3时,警报撕破寂静,我们护卫的商船遭遇多艘海盗快艇突袭。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我们组织舰载直升机升空,对海盗快艇鸣枪示警,这批海盗很快落荒而逃。

“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就在这里工作。”来到塔台,我蹲下身,将儿子抱到当年值守的战位前告诉他,“爸爸就是在这里守护我们的大船穿过亚丁湾的。”

在舰艇前甲板驻足,儿子仰头望着巨大的主炮,张开双臂摆出拥抱姿势。“大船好高啊!”儿子奶声奶气地说,比幼儿园攀爬架要高好多。

这让我想起高中时,在武汉长江边,我也曾挤在人群里仰望退役的第二代西安舰。正是彼时种下的深蓝梦想,让我毅然加入人民海军。因缘际会,军校毕业后,我成为第三代西安舰的一员。

走到舰艉直升机甲板,暮色笼罩浦江两岸。经过舰领导的允许,我带着儿子来到休息舱参观,这里曾装满了我对妻儿的思念。“爸爸,我听到大海在唱歌!”儿子把耳朵贴在舱壁上,“妈妈经常给我放你录的大海的声音。”

离舰前,儿子举起右手,手指微张触碰额头,朝着执勤的官兵敬礼。

我没有纠正他的姿势,只是轻轻扶住他的手肘——就像新兵训练时,老班长教我们敬礼那样。

“爸爸!我要和大船拍照!”快门按下的刹那,我想虽然他现在分不清舰上的装备,我说的很多话他也并不明白,但指尖触碰的铆钉,甲板上的海风,舱室里的机油味,会一直留在他的记忆里。

相关文章:外媒:德国联盟党与社民党正式签署联合执政协议土耳其大学生中文朗诵和歌唱比赛在伊斯坦布尔举行全国铁路“五一”假期运输客流保持强劲增长国泰航空乌鲁木齐—香港直飞航线启航第十届(乙巳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交流活动在山西高平举行“五一”假期四川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超320万人次大风、暴雨、沙尘暴三预警齐发 这些地方出行要注意湖南邵永高铁邵阳段首个隧道贯通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举行“五一”假期江苏扬州“运河十里”成为当地民众新宠

您的浏覽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覽。請升級 Internet Explorer或使用Google Chrome浏覽器。
如果您在使用雙核浏覽器,請切(qie)換到高速 / 極速 / 神速 核心。

ABOUT US安丘博陽(yang)機械制造有(you)限公(gong)司

安丘(qiu)博(bo)陽機械制造有(you)限公(gong)司是一家專注于全自動包裝碼垛機、機械手拆垛拆包投料系統、自動拆(chai)包(bao)機器人、管鍊輸送機及智能(neng)倉儲物流(liu)裝備定制的研發型“生産+服(fu)務(wu)”企業(ye),也是一家集進出口(kou)貿易、電子商(shang)務、網絡營(ying)銷于一(yi)體的科技型(xing)創新企業,主要産品包括袋料全自動包裝碼垛生産線、智(zhi)能化(hua)拆垛拆包投料生産線、全自動拆包機器人、噸袋拆包機、管鍊輸送機、全自動裝車機、自動拆垛機械手、碼垛機器(qi)人(ren)、噸袋包裝機、智能AGV無人搬(ban)運機器人、智能立體倉庫等,可用于倉庫、車站、貨場、碼頭等包裝、裝卸、運儲行業的倉儲搬運物流裝備的(de)智能生産線,涵(han)蓋糧食、飼料、食品......
關于博陽
  • 博陽機械成立
  • 申請國家專利
  • 發明專利(li)
  • +
    産品覆(fu)蓋
解決方案
SOLUTION

可用于倉庫、車站、貨(huo)場、碼(ma)頭等 包(bao)裝、裝卸、運(yun)儲行(xing)業的倉儲搬(ban)運物流裝備的智能生産線

全自動拆(chai)包投料生産線
全自動拆包投料生産線全自動拆包投料生産線

噸袋拆(chai)包機+自動拆包機+智能拆包機+拆包機器人→管鍊輸送機→反應釜投(tou)料機器人+料(liao)倉

啤酒桶(tong)全自動裝車機
啤酒桶全自(zi)動裝車機啤酒桶全自動裝(zhuang)車機

生産線來料→機器人自動碼垛機-整體推進式裝(zhuang)車機→集裝箱 高欄車 平(ping)闆車

自動出入庫生(sheng)産線
自動出入庫(ku)生産線自動出入(ru)庫生産線

自動配料投料系統(tong)→全自動包裝機(ji)→碼垛機器人→AGV出入庫系(xi)統→自動裝車機生産線

為争(zheng)做智(zhi)能裝備制造
行業帶頭人一路奮進
一鍵
通話

友情链接:湖南和谐平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伟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黑龙江美心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艾默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华兴茶业有限公司 湖北艺刊小说制造有限公司 黑龙江美心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兴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幸福家教育有限公司 广东伟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鼎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博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北艺刊小说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艾默制造有限公司 黑龙江美心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省盛杰环保有限公司 江苏幸福家教育有限公司 山东智造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风尚机械有限公司 美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梦博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艾默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智造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瑞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黑龙江美心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博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云南云泽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福建福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省盛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正大考研有限公司